【跨縣市求學精神令人感動】
上一個週六,
課堂上來了一個新面孔,
是遠從新竹來台北上課的王先生。
依照我的習慣,
總是會先「望、聞、問、切」一下。
別誤會,我不是中醫,
我只是會了解一下
王先生為什麼會從新竹上來台北上課,
他對於我的課程有什麼樣的期待。
王先生跟我說,
他希望在課堂上學到波段操作的技巧。
嗯,沒錯!
我近兩年所開的課程,多
是標榜波段操作,
例如:詠春操盤法、嫁妝股選股法。
不過,我也好奇地問王先生,
自身的操作情況如何,
他回答我說:
「短線進出的勝率接近七成,但波段操作幾乎全敗」。
「喔~這樣的統計結果相當不錯呀!」我回應他。
可是王先生聽其他人說,
要做波段才可能賺到大錢,
所以才決定每週從新竹上來台北,
學習波段操作的方法。
對於有學習熱忱的同學,
我當然不忍心拒絕,
於是請他就座。
不過我仍在課後鼓勵他,
不要放棄他原本操作短線的習慣。
【波段、短線一樣好】
許多人都聽說過,
做股票一定要做波段,才能賺得到大錢,
但我也要補充一句,
如果做錯方向的話,
做波段也可能賠到大錢唷。
其實我對於做波段,還是做短線,
並沒有誰好誰壞的成見,
因為「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如果連續十次短線操作,能夠十次都獲利,
那又何必去執著
一定要把自己的操作方法改為波段呢?
我曾經碰過一位市場老手,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短線操作,他一年可以交易300億,
但是要他買一張股票,抱一個禮拜,
他每天都會睡不著覺,
強迫他做波段的結果,
就是最後賠一屁股。
不過他很快地就找回自己做短線的節奏,
把波段輸掉的錢又賺了回來,
從此之後,他沒再做過長線操作。
【5個問題自我檢視】
因此,投資朋友投入市場之前,
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
其實不是去學什麼基本面、籌碼面或是技術面,
而是先認清自己是哪一類操作屬性,
確認了之後,
才可以依照我們的操作屬性,
去學習適合的操作技巧。
至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哪一類的投資屬性,
各位朋友可以對自己問幾個問題:
1.買股票時,習慣一次買(Y),還是分批買(N)?
2.買股票時,習慣追價(Y),還是低接(N)?
3.手中持股不漲不跌時,是想換股(Y),還是會耐心等待(N)?
4.會每天關心自己手上的股票(Y),還是每週看一兩次(N)?
5.操作失利時,會想要重新開始(Y),還是利用技巧挽回(N)?
如果以上的5個問題,
有超過3個答案是〝Y〞,
我個人認為
您應該朝著短線操作的方向,
精進自己的短線操作方法;
反之,如果答案有超過3個〝N〞,
您可能會比較合中長期的波段操作,
如此一來,朋友們在選擇標的時,
就可以進一步朝波段股來選擇,
不用去過度關注現階段市場上在流行,
或是追逐的標的了。
本文同步刊登於 商周財富網名人堂
歡迎參觀部落格: 老摸與蛙董的面面
FB 粉絲專頁 : 跟著我擇機入市
>>臉書粉絲頁這樣設定,選股心法不漏接
Line@帳號 :跟著我擇機入市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從事金融證券業20年,合格證券分析師,
現任仲英財富投資長、
CMoney全曜財經顧問、財經主筆,
並且是證基會、中正社區大學、以及明星雲學苑講師,
Yahoo理財專欄、商周財富網、凱基樂活投資誌特約作者。
投資心法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
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
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
目前有2本著作:「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