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眼球經濟轉為耳朵經濟】

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錯的話,

早在2012年鴻海的前董事長-郭台銘先生,

曾經提出「八螢一雲」的概念,

這裡說的「八螢」指的是八個螢幕,

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電視、

可攜式電視、教育顯示、醫療顯示、

發光二極體(LED)室外顯示等終端應用,

然後用「一雲」---利用網路在雲端串連起來。

 

現在回頭來看,當年郭董所說的,幾乎成真了99%,

市場上稱這是「眼球革命」,又或是叫做「眼球經濟」。

 

時隔8年,

在2020年出現了另一個革命,

我姑且稱它叫做「耳朵革命」,

也可以叫它做「耳朵經濟」。

原因就在於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路上帶著耳機的人變多了,

而這些耳機不再像是過往頭上戴著又大又容易滑掉的全罩式耳機,

而是輕巧的真無線藍芽耳機(TWS),

而帶動這個風潮的,非蘋果推出的AirPods莫屬。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

2020年TWS藍芽耳機出貨約2億組,

YOY超過56%,

2021年仍持續成長,預估YOY仍有24%。

如果站在硬體製造者的角度來看,

這個產業好像不能碰了,

但是站在內容產業來看,

另一個商機才正開始,

這個商機就是「Podcast」的普及,

也正是呼應了我們在上一段所說的耳朵經濟。

 

【Podcast成功引爆商機】

可能還是有些人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是「Podcast」?

其實這是一個複合字,

它是由iPod跟broadcast混合成的一個新名詞,

您可以把他理解為「網路廣播」,

而它的運作模式就像Youtube一樣,

使用者到一個平台,

點選自己想要聽的內容,然後下載收聽。

所以它其實某些程度跟早期的iPod一樣,

就是要透過網路下載歌曲到iPod來收聽,

但現在延伸出不僅是歌曲,

任何的聲音內容都可以透過手機傳達給使用者。

而最早做出Podcast的不是別人,也正是蘋果,

但不可諱言的

蘋果確實成功的把內容產業跟它所推出的AirPods做出結合,

而且帶動全球風潮。

所以我會開玩笑的說:「這一切隴係令果A陰謀啦~」(台語)。

 

如果講到Podcast商機,

大致上可以區分成「硬體」和「內容」兩區塊。

硬體的部份受惠較大的應該是真無線藍芽耳機,

相關的概念股在2020年已經大漲特漲的有

愛普(6531)、鈺太(6678),

其他的還有致伸(4915)、原相(3227)、康控-KY(4943)、

美律(2439)、瑞昱(2379)、耀華(2367)、興能高(6558)……等

(請參考附表一),

不過就如同上半段的文章內容所說,

2021年的成長動能不如2020年,

但既便如此,仍有超過二成的成長率,

仍是科技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表一、真無線藍芽耳機概念股

股票代號

股票名稱

2020

累計營收成長(%)

近1月

三大法人買賣超

本益比(估)

股價淨值比

6679

鈺太

36.12 

-9

27.00 

9.92 

3227

原相

34.12 

-430

17.20 

3.53 

5457

宣德

33.55 

-512

17.30 

5.59 

3323

加百裕

32.34 

-347

10.00 

1.65 

3042

晶技

31.05 

2893

15.70 

2.98 

3376

新日興

28.89 

-306

11.90 

1.72 

2379

瑞昱

28.01 

847

23.60 

8.72 

6121

新普

15.92 

-270

13.40 

2.75 

2313

華通

7.73 

-1790

9.20 

1.89 

6531

愛普

2.72 

-366

125.30 

18.49 

2439

美律

-5.44 

-1969

11.40 

2.61 

6558

興能高

-10.67 

19

28.60 

3.08 

5272

笙科

-14.68 

-20

NA

1.38 

4915

致伸

-15.38 

7290

11.50 

1.94 

4943

康控-KY

-16.58 

-6

21.90 

2.58 

2367

燿華

-35.82 

-914

42.40 

1.32 

資料來源/整理:CMoney/陳唯泰

(依2020營收成長排序)

 

【內容轉換收益的3個方式】

至於內容的部份,

嚴格講起來Podcaster(製作內容的人)所面臨的問題

跟早期的youtuber一樣,

仍是如何把訂閱數有效地轉換成金錢,這

裡大概有3個方向:

 

1.業主的投放廣告

2.商品的導購

3.收聽者的付費訂閱

 

在以上三類收入來源裡,

業主的廣告收入以及商品的導購,

對Podcaster而言是比較難掌控的,

而Podcaster比較能夠掌控的或許是收聽者的付費訂閱,

原因很簡單,

就是目前在影片及文章類內容已經有了訂閱機制,

消費者已經可以接受這類模式。

不過我個人認為

Podcaster實際上能夠收到的金額並不會太多,

原因就是因為有太多免費的內容可以替代,

換句話說

除非Podcaster能夠提供獨有的資訊或是獨到的見解,

並且擁有廣大的死忠粉絲,

否則要在廣大的內容平台上展露頭角,

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

 

【進入門檻低是潛在風險】

以筆者個人的經驗來說,

我也曾經在某音頻平台上架跟投資有關的課程,但成效並不顯著,

當然背後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當時市場上還沒有用聽的風氣,

也可能是我所提供的內容不夠厲害,

但我個人認為國人對於要「付費」這件事,

一直就是一個心理障礙,

因此對於有志要投入Podcast,

立志成為Podcaster的朋友,

最好要先有一個心理建設,

要認清這不是一個能立即獲取報酬,

必須有長期耕耘而且要有高度的熱忱,

否則投入了時間及金錢,很可能就像打水漂不見了,

所幸做Podcast的成本不像做Youtube那麼高,

但也因為進入門檻低(一年約有200個新上架頻道),

什麼人都可做,競爭反而激烈。

 

【硬體為主、內容為輔的投資組合】

回到資本市場來看,

美國的Spotify雖然因為Podcast的崛起,

在2020年股價一飛沖天,

但是隨著蘋果推出Podcast訂閱制,

以及Amazon併購Wondery,

日前Spotify股價一度單日重挫7%,

而在台灣的內容產業不如國外興盛,

相關公司如:華研(8446)、霹靂(8450)、

必應(6625)、寬宏藝術(6596)……等,

市場認同度不如相關的硬體製造商,

所以建議投資朋友以硬體公司為主,內容公司為輔,

或許才是比較合適的投資組合。

 

本文同步刊登於 凱基樂活投資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Podcast 耳朵經濟 apple
    全站熱搜

    Mo and Fr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