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2722107_1920

圖片來源

 

每年春天及秋天是我的演講季,

身為證基會的講師,

近年來最常分享的主題之一,便是金融科技(Fintech)。

其中引起學生們最多互動的是「數位服務」。

 

 

 

4月底,我在演講現場做調查:

「請問有誰已經有辦數位帳戶了?」

在場大約八成學員舉手,且都說辦不止一個。

 

 

 

接著我再問:

「你已經有多個數位帳戶,還會想開純網銀帳戶嗎?」

結果舉手的只有個位數。

 

演講結束後,

有一位大姐來問我:

「老師,最近我對純網銀有興趣,

可是在網銀的資料跟存款,我過世之後怎麼辦?」

 

 

關於這個答案,我文章最後告訴你。

 

 

螢幕快照 2021-05-30 下午4.25.16

 

純網銀優勢一:線上服務

【純網銀是什麼?】

先來看看,什麼是「純網銀」。

在今年初Money101的調查當中,

高達七成的民眾已經有「數位帳戶」,

最常使用的服務包括存款、轉帳、查詢帳戶餘額等服務,

可見大家對於數位服務的接受度是高的。

 

 

但是,卻有超過六成民眾沒聽過純網銀,

有八成民眾分不清楚「網路銀行」、「數位帳戶」和「純網銀」的區別。

雖說如此,

仍有65%的民眾會考慮在「純網銀」開戶。

 

 

前一陣子已撰文談過 數位帳戶

我認為它是新一代的理財工具。

這裡再簡單的說明一次,

「純網銀」、「網路銀行」,及「數位帳戶」是什麼?

銀行種類

特色

純網銀

跟一般傳統的「實體銀行」可以做的業務完全相同。

差別在「純網銀」依法不能設立實體銀行與ATM,所有服務都在網路、行動裝置提供。

網路銀行

即 一般傳統的「實體銀行」在線上所提供的平台,可說是實體分行的延伸。

有轉帳、查詢餘額等金融服務,部分服務受到銀行營業時間限制。

數位帳戶

「實體銀行」為了因應金融科技競爭,所推出的新產品。

跟「實體銀行」最大差別在於,沒有實體存摺、所有服務全年無休、線上客服隨時待命。

 

 

「純網銀」跟「數位帳戶」一樣,沒有實體分行,

民眾只要上網或是手機下載 App 後線上開戶,

準備好身分證、填好基本資料或串連其他銀行資料,

很快就能完成手機開戶。

審核通過後會收到實體金融卡,也可以到ATM提款。

 

 

 

純網銀優勢二 :科技創新

【利用成本優勢來建立差異化的能力】

即便付出較高的利率,

純網銀的整體資金成本還是低於傳統銀行。

純網銀無實體分行及行員、也用不到保全搬鈔票、

不用管理存摺存單等文件、沒有營業時間限制,

沒有實體通路產品設計的諸多限制,

只需要建構網站、系統軟體就能開始營運,

營運成本平均只佔營收的10%,

省下來的大量管理費用即可反應在利率上;

相較之下,傳統銀行光是這些成本平均就佔掉營收的60%。

 

 

除了根本費用及服務、體系的不同,

純網銀還會產生客戶選擇的差異。

事實上,純網銀看到不同的機會,

因為他們服務的目標客群與傳統銀行完全不同。

在這裡說的是金融邊緣族群,

例如學生、社會新鮮人、新興網路自媒體職業等。

 

 

學生沒有傳統銀行的束縛,

也非常願意嘗試新的科技服務,

很可能成為新產品新服務的第一批使用者。

等到出社會成為上班族有穩定收入之後,

他們仍會習慣使用純網銀服務,

之後也會有財力購買基金、保險等理財產品,

漸漸地能轉變成企業的忠誠客戶。

 

 

有些上班族在沒有薪轉戶的中小企業工作,

或是從事自媒體產業,

例如直播主或是YouTuber等的職業,

而銀行通常不允許這類型的族群開戶,

因為衍生成本遠大於收取存款的效益,

例如容易被詐騙或是被有心人士利用進行非法活動。

 

 

從特色市場切入,

相信可精準地替未來的產品與服務加分,

避免發展錯誤的產品及不當的行銷投入。

 

 

純網銀優勢三:異業結盟

【生態圈指尖交易形成差異化關鍵】

現今純網銀最常被使用的功能不外乎是

「查詢存款明細」及「研究交易選單」,

app「通知」也能提醒用戶重要訊息和優惠。

 

可見純網銀雖沒有分行的行員或理專,

但透過APP也可讓銀行與客戶輕鬆互動。

目前「純網銀」主要鎖定30-50 歲的上班族,

登入時間點集中在下午3點到晚上10點,

尤其在通勤、午休時間還有睡覺前是交易高峰,

除了代表使用者能運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交易,

也顯示「純網銀」解決了使用者客戶沒時間跑分行的痛點。

 

 

不單單做傳統銀行的業務,

還有像是買基金、辦卡、換匯、貸款等。

接下來,擁有龐大使用者基礎的純網銀業者,

估計未來將會整合旗下生態圈,

進行整合許多民生需求,

將電信、購物與社群結合在一起,

或是在生態圈裡做整合行銷,都還有更多可能性。

 

 

純網銀優勢四:數據資料

【Open Banking做出服務差異化】

目前銀行的業務,不脫存款、放款、財富管理這3大類。

隨著科技發展,

銀行必須要整合客戶的生活風格,

還得能幫忙解決問題。

10年後的銀行服務主軸

將不再是存款利率或理專服務,

而是透過Open Banking做出差異化。

過去礙於場景限制,有許多金融服務做不到,

但是 Open Banking 開放後,

把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服務透過開放 API做場景界接,

進而在食衣住行育樂的支付、理財投資等,

都可以界接在一塊,進而享受生態系的便利。

 

 

舉例來說,

若將消費數據與電商客戶資料整合,

顧客在網購時,銀行就能主動推薦優惠最多的信用卡,

讓顧客能直接在購物網站上辦卡,

甚至參考顧客的購買紀錄(是否按時取貨付款、買家評等),

作為信用評分的依據之一,

做到立刻核卡立即刷卡。

 

 

甚至,未來應用的場景包括:

帳戶整合、帳戶餘額查詢、信用卡比價&設定、

貸款比價、投資理財方案推薦等功能。

簡單講,

只要用戶同意開放個資,就能享有方便的整合服務。

像是在不同銀行的存款貸款資料、基金投資,都能線上查詢互通。

 

 

所以,

銀行已經從最早的存放款到現在平台服務,

未來將會是「開放銀行」時代。

 

 

【熟齡族對數位服務仍有期待】

回到文章一開始說的,

從我的講座受眾來看,

很多人都已經有多個數位帳戶,開設純網銀帳戶,

感受上只是又多了一個帳戶。

不過熟齡族(50-75歲)對於數位服務還是有所期待的。

 

在網銀的資料跟存款,

在過世之後需請繼承人進線客服中心,

接著填寫結清繼承相關表格。

而另一個資安疑慮,

現行網銀登入時,需輸入

身分證字號、

使用者代碼及密碼,

還有圖形驗證碼。

而且登入後就會收到通知提醒。

銀行端提醒,

定期更改使用者代號和密碼是必要動作。

 

 

對用戶來說,

純網銀時代透過一台手機就能隨時隨地使用金融服務,

不受時間、地理的限制,作業時間將大幅縮短。

正因為所有服務全都網路化,

對於熟齡族來說,

少了行員的協助,取得金融服務時可能有困難,

不過銀行提供了24小時客服,

文字對談甚至有視訊服務,

可以跟客服面對面講話即時解決問題。

 

 

【創新的商業模式才是真門檻】

不管是純網銀還是數位帳戶,絕對都是未來趨勢,

若你對銀行的線上服務有疑慮,

不妨到實體銀行或透過各種客服管道詢問。

老師想起以前自己能在超商匯款就覺得很方便了,

不像現在用零碎時間就完成轉帳或理財設定。

 

我在辦理數位帳戶之後,

發現我們跟銀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除了分行、ATM之外,行動銀行app、Line、手機支付等等,

使用者可以透過常用的載具或通路等多個管道跟銀行往來。

 

在後疫情時代,零接觸商機已是重要趨勢。

純網銀是趨勢,也是一場長期戰。

新世代的數位原住民在意的是「服務」而不是「銀行」,

IT技術可以買得到,用戶體驗也能不斷複製,

但創新的商業模式才是真門檻。

純網銀無法完全取代傳統銀行,

因為業者不能只是複製現有網路銀行服務,

必須帶來破壞式的創新,

才有可能吸引消費者目光存活下來。

 

 

而傳統金融業不再只是老字號招牌,

而是默默存在於消費者的食衣住行。

純網銀初期提供線上開戶、存款、信貸、匯款類業務,

跟傳統銀行提供的網路服務接近,

隨著法規逐步開放,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法人相關業務。

 

對於金融業來說,傳統銀行不會輕易被純網銀顛覆,

反而會打破傳統金融體制框架,加速台灣金融科技創新,

讓小型企業、年輕人更容易取得金融服務。

 

我想,20年後回頭看,

因純網銀打開的數位金融生態,

必定達到今天無法想像的境界。

(完)

 

 

唯泰老師最新動態 https://lihi1.com/0cbNI


 

歡迎參觀部落格

老摸與蛙董的面面

 

FB 粉絲專頁:

跟著我擇機入市

 

還有Telegram 頻道:

跟著我擇機入市: https://t.me/eaglewealth

 

 

作者簡介:

從事金融證券業20年,合格證券分析師

現任仲英財富投資長、

CMoney全曜財經顧問、財經主筆,

並且是證基會、中正社區大學以及明星雲學院講師,

Yahoo理財專欄、商周財富網、今周刊

以及凱基樂活投資誌特約作者。

 

投資心法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

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

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

目前有2本著作:「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

arrow
arrow

    Mo and Fr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