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胎,特別想留下產後哺乳過程,
一方面就此封肚 ;
另一方面對照於第一胎的慌亂(註),
我不敢相信,
小胸部竟然能夠產量豐沛,且沒有塞奶。
面對第二胎的到來,從產前到出生,
自己身心狀態調適得宜,
進而能專心面對新生兒:)
【振興醫院母嬰同室】
感謝先生搶到一間單人房給我跟Jackson,
讓我們母子倆可以好好的培養感情,
觀察他來到地球之後的作息。
先生也幫我訂好月子餐,
讓我能從產後就馬上開始滋補身體,
我就專心照顧兒子,照顧好自己的傷口,
其他都不用擔心哩~~
嬰兒室的護理師大約每2小時,
會來看寶寶喝奶及大小便等情況,
每天也會定時測量寶寶的生命徵象。
(某天,已經24小時沒嗯嗯,
產科護理師則是每4小時,
會來監督我吃藥。(止痛藥,軟便劑,還有兩種我忘了@@)
每天會量血壓,還有觀察子宮下降狀況 。(我大約是1天下降1公分)
同時,護理師們一定都會做的事情,
就是溫柔且密切的關心我的「泌乳」情況,
也會出手協助按摩胸部,
並且幫助寶寶正確含乳跟喝奶。
【第一天】
Jackson打從生下來第一餐,
就順利的含乳喝奶,
從此開始刺激乳腺分泌奶水。
餓了就親餵,吃飽了就睡,
餐與餐的間隔平均睡眠2小時。
我也累了一天,兒子睡我就跟著休息。
伴隨著傷口不舒服,
還有餵奶時子宮收縮加劇,
第一天就這樣結束。
【第二天】
出生第二天,胸部開始有脹脹的感覺。
必須說,這一天也是最混亂的一天。
我又想親餵,又想好好擠奶,
護理師提供空針給我,說實在的不易集乳,放棄!
不過好消息是,我開始漲奶了,
已經出現「邊餵奶邊滴奶」的情況,
便跟醫院借了電動吸乳器。
一整天下來依舊無法好好休息,
我疲累不堪,且亂了產奶步調,
不好意思地,
讓大夜班護理師抽空幫我按摩乳房疏通乳腺,
我才稍微喘口氣。
這天總奶量:50C.C
在此整理護理師們説的重點:
★親餵前熱敷,親餵後冰敷(跟醫院借了冰敷袋)。
★避免母乳過於黏稠(進而不易被擠出來),可吃卵磷脂,
遇到塞奶時一天可吃3~4顆。(一顆1200mg)
★塞奶的話會擠不出奶,
漲奶則是待下一餐開始前,先讓寶寶吸奶完再擠奶。
漲奶後的擠奶,切記不要一次擠光,
免得會產出更多奶水,讓媽媽來不及餵補又再次漲奶。
(不過我覺得這是在出生前幾天,
現在出生多日的情況,我都會盡量擠乾淨)
★乳房按摩:乳頭上下左右各2指距離按壓乳房,
也要放射狀按摩。
我的感想,要按壓到,好像有人在捏你乳房的痛感,
似乎才真的有效舒緩漲奶。
★雙邊擠奶、餵奶皆不超過一小時。
★每(手擠)擠奶3分鐘,休息一下。
★親餵時可變換姿勢,爭取軟化漲奶的機會。
例如,坐姿可換成橄欖球式,
藉此疏通乳房側邊。
病房內有這張 讓寶寶有效吸吮母乳的8個方法
一整天聽了這麼多教戰守則後,
我決定隔天起,
我要採取
親餵完馬上擠奶,
擠完之後立刻冰敷的方式。
不然身體會錯亂,我也好累:(
連續兩天的大夜班護理師,
都主動請我將弟弟推回嬰兒室,
她們會瓶餵我白天擠得母乳,
我也能好好睡上2~3小時。
對!最多3小時,因為親餵母乳很快就餓了...
【第三天】
出生第三天,
抓到我的產奶tempo後,
我稍微有餘力跟弟弟相處,
發現他是吃飽睡,睡飽吃,
晚餐過後會有點精神,
看看這世界、踢踢腳、揮揮手,
然後又靜靜的睡著:)
有時候則是哭一哭後睡著~
不管如何入睡,睡著都是天使XD
這天,母乳總量60 C.C
在振興醫院的三天
每天都有衛教 (餵哺母乳好處、親子共讀、寶寶洗澡..等等)
每天石醫師都會來關心傷口及惡露狀況,
並且不斷叮嚀,
「傷口每天採溫手盆浴15-20分鐘,一天3~4次,
最好持續做14天。」
三天母嬰同室,其實累斃了@@
但最棒的事,在振興醫院,
所有護理師都非常努力地,
把我當初產婦般的泌乳教學,
讓我能在第二天就漲奶,
以至於出生第四天到月子中心,
身心都調適得不錯,
馬上就接上在月中的作息,
沒有塞奶情況,
努力吃喝,拼命產奶。
很快的幾天內,就上看500/天的產量。
到月子中心第二天起,
我便決定我的母乳餵哺Tempo
這一餐親餵,下一餐就瓶餵,
才能達到乳腺生產及母乳供需平衡。
(也是因為母乳產量追不上孩子食量,所以出此策略)
振興的月子餐(三餐三點),讓我很滿意!
月子餐多樣美味,口味多變,夠味,卻不會過鹹,
每一餐每一碗每一盤端上桌時,都是熱呼呼的!
謝謝振興醫療團隊及營養科好吃豐盛的月子餐設計!
這是出院時,
醫院贈送的寶寶用品袋裡的物品。
這次在振興生產,
產後三天母嬰同室,其實累斃了@@
但最棒的事,
在振興醫院,所有護理師都非常努力地,
溫柔且密切的關心我的「泌乳」情況,
把我當初產婦般的教學,
並且幫助寶寶正確含乳跟喝奶。
大夜班護理師會接手照顧寶寶一餐,
讓我能好好睡個3小時。
我在寶寶出生第二天就漲奶,
以至於出生第四天到月子中心,
身心都調適得不錯,
馬上就接上在月中的作息,
沒有塞奶情況,拼命產奶。
備註:
第一胎在知名大醫院生產,
可能因為產婦多,無法在每位產婦身上多些關注,
也就無法在寶寶的第一餐開始,就能有正確餵哺,
以至於當時到月子中心後,發生石頭奶情況。
而在醫院,不想(不知道該如何)母嬰同室,
醫院方面也不甚諒解。
另一方面,第一胎的身心狀態都不好,
身材走樣
(現在身材還是跑掉啦,但心想,之後就會慢慢瘦下來XD)
完全沒有頭緒該怎麼面對新生兒,
每天都是100個問號。
一直到出月子中心,還是一團亂...
但非常感謝,姊姊很好帶,作息正常,
希望弟弟也能跟著姊姊一起正常作息,
一起開心學習玩樂,健康長大!
(the End)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陪伴Anna與Jackson長大的麵麵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