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個老朋友約我喝茶,
會談中提到他們公司的一位年輕人,
最近看了某一套籌碼分析軟體,
重押某一檔個股,
結果慘賠一百多萬,幾乎是他一年的薪水。
這套軟體我也有在用,
我十分清楚問題絕對不是出在軟體,
而是在於使用的人。
為什麼我會這樣的認知呢?
從我朋友的描述,
我可能可以還原一些當時的情境。
這位年輕人很可能是
看了某一檔個股的大戶籌碼,
在某一個時間點創下新高,
再加上股價也蠻便宜的,
於是利用融資操作,
把手上的積蓄都丟下去了,
想要一口氣讓資產翻倍。
請參考附圖一。
附圖一 __ 大股東吃貨
資料來源:籌碼K線;資料整理:陳唯泰
如果從附圖一來評斷,
這的確是蠻誘人的一個機會。
就技術分析的角度來分析,
第一波突破站上季線之後,
第二波走橫向的三角型整理,
再加上千張大戶持股比率快速拉升到43.5%,
一副就是要噴出的樣態呀!
可是,
當年輕人進場之後,感覺不太對,
因為股價開始下跌,而且股價跌破季線,
一口氣回到前波低點附近,
同時千張大戶持股下滑,
請參考附圖二。
我想任何人都被嚇得心驚膽跳,
更何況是用融資買滿的人呢?
後來年輕人停損出場。但好戲還在後頭…
附圖二 __ 大股東洗盤
資料來源:籌碼K線;資料整理:陳唯泰
就在他停損完二週之後,
股價呈現他不敢相信、不願面對的飆漲。
請參考附圖三。
附圖三__正式發動攻擊
資料來源:籌碼K線;資料整理:陳唯泰
看到這裡,
我想請問各位朋友,
如果你跟他一樣,
會做什麼樣的決定呢?
我捫心自問,
在看到第一張圖的時候,會不會跟著介入?
我的答案是「會的」。
但是在第二圖時,
會不會跟著停損?這時我可能不會,
但這不是因為我想要「拗單」,
而是因為操作鐵律:「遇撐不賣、遇壓不追」。
但是更重要的是:
我不會在第一張圖的時候「用融資買滿」。
這一點有多重要呢?
一個好的操盤人,
對於三件事會特別在意:
(1)選市、(2)選股、(3)資金控管。
也就是有沒有在多頭時進場,
有沒有買到對的股票,
以及有沒有失去資金控管的底限。
我認為最嚴重的是第3點,
因為第一點、第二點有可能會誤判,
但是在第三點完全是操盤人主觀的決定,
這一點若沒有做好,怪不得別人。
這一位年輕人我不認識,
我希望他有機會看到這一篇文章。
但是我相信跟這位年輕人一樣,
有類似經驗的人一定不少。
我只能說,
想要跟大股東玩,
如果沒有兩把刷子,
不要上梁山(好像不是這樣講的…)。
除了參考大股東的持股比率之外,
還有其他的參考指標,
例如:主力買賣超、籌碼集中度等,
當然,技術分析裡的量價結構、型態、位階
都是一般投資人在操盤時的考量,
畢竟一般人不像大股東那樣
可以掌握第一手消息,
但是多參考一些客觀的指標,
再加上嚴守資金控管的原則,
我相信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
本文同步刊登在 商周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