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天看到這一則新聞:「TRF追繳令,萬箭齊發」,
我心想:「這一天終究來了」,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因為TRF是一個
「獲利有限、風險無限」的「投機」工具,
為什麼我要強調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呢?
因為它是衍生性金融商品,
長期持有不會有利息、股息、債息收入,
所以我把他歸類為投機工具。
那麼這一次為什麼金管會對TRF商品這麼緊張,
TRF又是什麼,投資人該不該去參與投資呢?
這些問題我一一在下面跟大家說明吧!
首先,TRF的全名叫做
「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 Forward),
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央行將其分類為「選擇權類商品」,
交易內涵為銀行與客戶對賭未來匯率走勢。
對賭?是的!就是對賭!
而且我認為這個對賭條件,對一般投資人不太有利!
交易方式是
客戶向銀行賣出一個外匯選擇權(看多或是看空),
當客戶進行單邊押注賭對了,
可以獲得「本金 X 匯差」的收益,
可是如果看錯了,
就必須賠上「本金 X 匯差 X 槓桿倍數」。
不太懂嗎?
說白話一點就是你押對方向賠你1倍,
押錯你賠銀行2倍,這是第一個不公平的設計。
第二個不公平的設計是當你押對方向,
累積到一定獲利時,
銀行可以選擇中止合約不玩,
可是如果客戶押錯方向,
則必須等到合約到期才能結束,不能提前出場。
而且期間之內的「比價」持續進行,
也就是沒有辦法停損,虧損極有可能無限制地擴大。
我以現在市場關注的人民幣TRF為例做說明。
在前年市場一窩蜂看多人民幣兌美元
有機會升值到一美元兌換4元人民幣,
因此大批TRF契約被賣出,
契約的內容是6.15元執行價,6.3元的保護價,
以及6.075元的中止價,
期約期間為2年期,每月比價一次,總共比價24次。
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當人民幣沒有貶值超過保護價6.3元之前,
投資人沒有損失,
可是當貶值超過6.3之後,
開始計算匯價與執行價6.15的匯差,
而且每一個月比價一次。
舉例來說,
如果上個月比價匯價是6.4元,
就等於賠了0.25 x 50萬美元 x 2 = 25萬美元,
如果這個月比價匯價是6.5元,
就等於要再賠0.35 x 50萬美元 x 2 = 35萬美元,
第二個月賠的錢
不能扣掉上一個月已經賠的錢唷!
所以如果人民幣整波趨勢看錯,
賠錢的金額是無法估計的。
反之,如果人民幣升至6.075,
銀行啟動中止契約,
投資人可以獲得0.075 x 50萬美元 = 3.75 萬美元。
這是一個只准人上桌,但不准人任意下桌的賭局,
除非莊家說不玩,
那為什麼還有投資人願意去參與呢?
從契約的設計來看,
執行價距離中止價比保護價要近,
投資人似乎很輕易地就賺到3.75萬美元,
如果用投入本金50萬美元來看,報酬率是7%,
經過銀行年化報酬率的包裝,
這極有可能是一個年報酬率超過80%的投資
(如果第一個月匯價就升至中止價),
也就是因為有這一個包裝,
讓不少投資人趨之若鶩,
卻忽略了選擇權賣方獲利有限、風險無限的特性。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是做選擇權的賣方,
應該有權利金收入吧!
很抱歉,在TRF的設計中,
直接把權利金轉換為執行價與保護價的匯差,
所以就算匯價沒有突破保護價,
投資人一樣沒有權利金可收,
這是第三個不公平的條件。
為什麼金管會針對這項商品這麼關注呢?
因為這項商品其實是設計給法人,
或是專業投資人,但是少數銀行為了業績,
拿去推銷給專業知識不夠的投資人,
又沒有詳細說明可能的風險,
因此不少投資人慘賠還沒辦法停損,
甚至有小型企業因此而倒閉,
後續可能造成銀行呆帳的擴大,
進一步引發金融問題,因此金管會才決定介入。
投資人該不該參與這項投機活動呢?
這項工具其實一開始是設計給
有外匯避險需求的專業機構或是法人,
一般投資人若沒有避險需求,
我建議還是少碰這一類高風險且複雜的衍生性商品吧!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奇摩理財專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2年,合格證券分析師,
現於CMoney全曜財經擔任顧問、財經主筆,
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
投資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
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
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
目前有2本著作:「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