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在淡江大學攻讀碩士時,
最喜歡從商管大樓十樓遠眺八里,
在黃昏進入夜晚,華燈初上之際,
見到一盞盞燈火點亮起來,
心裡感到一絲絲暖意流過,這是家的溫暖吧!
多年之後,這個感動竟在2016年元月1日重現,
只不過場景不是在淡水八里,而是在陽明山。
行動支付早在中國落地生根
當天應朋友邀請,來到陽明山白雲山莊做客,
將車停放好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台北市,
伴隨著夕陽,內心感到無比的豁達。
與會多位友人都是來自各界的菁英,大夥相談甚歡,
其中有位來自中國沃爾瑪的朋友,
聊到近期中國發展的現況,讓我印象很深。
宴席中他談到,中國的跳躍式成長讓人驚訝!
尤其是在行動支付這方面,確實領先台灣五到十年。
理由很簡單,
中國人民已經非常習慣使用手機上的支付系統,
不僅是外出用餐、血拚買衣,甚至打滴(坐計程車),
都可以用手機綁定信用卡或是帳戶進行付款,
現金已經很少使用了!
而其中與台灣差異較大的是計程車叫車服務。
「滴滴打車」崛起,值得借鏡
當台灣還在為了Uber是否合法爭吵不休時,
中國的「滴滴打車」已經襲捲大陸。
滴滴打車其實就是手機叫車服務,
只是他崛起的速度之快,讓人不敢相信!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傳統的出租車沒有人抗議嗎?
當然有!只不過北京政府採取「觀察」態度,
觀察這一項創新模式,是否真能帶動社會國家的進步。
果然在2015年
十月滴滴打車獲得了政府頒發的經營許可,
這個結果讓不少人跌破眼鏡,
因為各城市的出租車大多是具有政商背景的人在經營,
這次滴滴打車的認證,
無非是對目前的既得利益者一大悶棍。
不過他們很快就接受了一個事實:
「打不過敵人,就加入敵人」,
有越來越多的傳統出租車業者
加入了滴滴打車(或是類似的線上APP叫車系統),
除了媒合準確、司機不用漫無目的地攬客之外,
滴滴打車還額外補貼司機(印象中一趟補胋5元),
讓司機有此誘因加入滴滴打車,
把餅做大,也快速地把市佔率衝高。
政府推動行動叫車「一舉三得」
相較於寶島台灣,
雖然已經有部份業者在前二年推出行動叫車服務,
也有部份採取悠遊卡付款,不過普及率不夠高,
大多數人仍習慣在路邊招車,用現金付錢。
事實上政府如果能夠大力宣導,
這極有可能成為一項「一舉三得」的德政。是哪三得呢?
1.司機減少漫無目的攬客:司機集合在某些特定地點,等待APP叫車通知
2.乘客叫車方便而且安全:叫車有紀錄,付款有根據,不易被人坐地起價
3.收益透明不易逃漏又環保:減少空車市區亂繞排放廢氣,空污有效減少
國家要追求進步,不只小確幸
這次聚餐,讓我感受到國家要進步,
必須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關起門來尋求「小確幸」。
期許下一任總統能夠帶領台灣走向更美好的將來,
祝台灣2016年國運昌盛,所有朋友投資大發財。
(本文同步刊登在 三立新聞網 2016.0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陳唯泰
從事金融證券業12年,合格證券分析師,
現於CMoney全曜財經擔任財經作家,
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
投資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
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
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
目前有2本著作:
「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
每日台股早晚報請上粉絲團陳唯泰-跟著我擇機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