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黑暗隧道中的燈光】

PC產業在行動裝置崛起之後

已經連續衰退好幾個年頭

就像是走在一個看不到盡頭的黑色隧道。

但是這二年發現「跌勢」趨緩

PC產業似乎看到了隧道的盡頭有一盞燈光

這個燈光就是電競產業。

 

【未來三年倍數成長】

講到「電競」(e-sport

很多人就是直覺地跟「打電動」畫上等號

認為這是相當不好的行為。

可是電競產業在歐美已經發展了很久

根據荷蘭市場研究公司Newzoo

2016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指出:

2016年全球電玩市場將達到996億美元

全球電子競技收入預計4.63億美元

2019年規模將可達10.72億美元;

全球電競觀眾也將從今年的2.56億人

預估三年後成長可達到3.45億人。

這樣的成長幅度,在目前的科技產業中

大概很難找到超越這個成長力道的吧!

 

【電競產業年產值超過300億】

如果你認為這些驚人的數據只發生在國外

那可能就誤會大囉!

台灣遊戲產業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玩家達到600萬至800萬人

相較於電影年產值約120億元、

流行音樂40多億元

遊戲產業市場的餅似乎更大

但大多數人都對打電動這件事

存在些許的刻板印象。

可是你看看每天的電視廣告

超過一半是遊戲廣告

如果這個產業不賺錢

怎麼會有那麼多的預算買廣告呢?

平心而論,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電競產業才是呀~

講到這,應該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好奇:

「電競產業是怎麼賺錢的呀?」

電競產業的直接收入包括:

遊戲發行商的投資、授權與贊助、

線上廣告、門票等。

另外,電競產業鏈還有三大環節:

(1)內容源頭(遊戲研發與營運)、

(2)內容產生和製作(賽事、戰隊、主播)、

(3)內容傳播(各直播平台)

其延伸出來的相關版權、門票、週邊商品、

賽事獎金、主播年薪及粉絲經濟等

都是目前製造業中無法跨躍的領域。

 

【電競PC毛利高】

台灣到底在電競產業中有什麼優勢呢?

其實台灣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就是全球第一的PC產業!

除了CPU之外

螢幕、主機板、記憶體、

鍵盤、滑鼠等各項週邊硬體

都是台灣的強項。

最大的不同是:

過往的PC都是殺價競爭

但是既然是要比賽用的PC

只要能夠比對手高一級

再多的錢選手們也願意花

所以電競NB往往一台都是要六、七萬元以上

相較於以往的商用筆電

毛利更是高出許多。

因此有些NB廠商

甚至推出專屬於電競的次品牌

例如:宏碁(2353)Predator(掠奪者)、

華碩(2357)推出的ROG(玩家共和國)

都是目前市場上玩家耳熟能詳的電競品牌。

 

VR電競,下世代戰場】

另外,他們所推出的電競PC

都分別獲得HTC ViveOculus

OSVRStarVR四大平台的認證VR電競PC

在下一世代的電競VR

優先取得了入場券。

而微星(2377)、技嘉(2376)等二線品牌

在電競市場中也成功殺出一條血路。

其它零組件及電腦週邊如:

電競滑鼠、電競鍵盤、電競面板、散熱模組等

都是受惠電競產業高速成長的電子次產業。

相關的概念股可以參考下表:

 

表、電競產業概念股

超眾(6230)

華碩(2357)

雙鴻(3324)

技嘉(2376)

盛群(6202)

群光(2385)

英業達(2356)

微星(2377)

健策(3653)

友達(2409)

宏碁(2353)

藍天(2362)

原相(3227)

昆盈(2365)

華義(3086)

 

 

【挑營收成長且本益比低】

在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不強之下

選擇利基市場會是投資的捷徑

進可攻、退也可守。

在可能的受惠概念股中

不妨留意一下今年前三季營收成長

但是目前的本益比相對偏低的個股

在年底的財報揭露時

或許會有不錯的表現唷!

 

 

本文同步刊登在 YAHOO 奇摩專家專欄

 

 

作者簡介: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2年,合格證券分析師,

現於CMoney全曜財經擔任顧問、財經主筆,

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

 

投資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

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

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

目前有2本著作:「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

arrow
arrow

    Mo and Fr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